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病因尚未完全明确。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、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。
1、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。
(1)机械性阻塞:如小儿腺样体肥大、肥厚性鼻炎、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、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。
(2)功能障碍: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;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,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,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,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。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,失去收缩功能,故易患本病。
2、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/2-1/3,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。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,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。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,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。
3、免疫反应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。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,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,以及补体系统、溶酶体酶的出现等,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。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(III型变态反应)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。
病理生理咽鼓管功能障碍时,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,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,腔内形成相对负压,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、淤血、血管壁通透性增强,鼓室内出现漏出液。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,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,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,上皮细胞化生,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,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,杯状细胞增多;分泌亢进,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,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。疾病恢复期,腺体逐渐退化,分泌物减少,粘膜渐恢复正常。
温馨提示:
◎以上信息只作为参考,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!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,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,严重者一定要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治疗。
◎了解"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"的更多相关信息,可点击咨询>>>>>>在线医生(免费)。
★ 假日专家门诊:服务更细致,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更人性化服务。
★ 免费在线咨询专家:直接与专家交流病情,更权威、更私密。
★ 疑难疾病专家亲诊:长期开展耳鼻咽喉疾病特色项目专家会诊、亲诊。
★ 网络远程会诊:拥有先进的网络远程会诊信息系统,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享受权威医疗资源。
成功案例
MORE>>- 病情案例人:李先生 性别:男 年龄:28岁 病种类别:慢性鼻炎 主要症状...[详细]
- 近日,有网友留言问到:慢性鼻炎久治不愈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?为什么...[详细]
- 一个周末,辽宁省大连市航天医院接诊一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,家住...[详细]
- 初一学生明明,因一次患有鼻窦炎。鼻塞、流浓涕将近7年。因没有及...[详细]
- 痊愈病例: 刘小姐,25岁,是大连市某企业职工。最近一直感觉鼻子有点...[详细]
- 儿童过敏性鼻炎 宜早不宜晚,正确治疗是关键。 邻居家的萌萌长得乖巧...[详细]